地标“得一”

 

“得一”的天空

只要来到南审的“界面”上,一个高、大、圆的建筑物——图书馆,如同主宰万物的太阳,统摄着整个的南审家园,带着夺人眼目的气势。这不是凌驾于一个王国之上的统治威权,因为草木刍狗在此皆得以表达自由的意志;这也不是煊赫、华丽、盛大之类形容词砌成的豪富气概,因为宁静冲淡的天空是际接天宇的穹顶永恒的基色。

“得一”的气势来自其成人成己的美德。甫进南审大门,东南一线,中轴之上,“得一”矗立,湖水荡漾于其脚下;自空中鸟瞰,则南审全貌成一“七星北斗阵”格局,“得一”为全阵之眼。“得一”若为地标,则不仅山水,其他建筑族群、乃至花木路径共成之,育人以思想为要,“得一”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。而一馆立则山水立,则小桥蹊径立,自“得一”,亦令他者万物皆可“得一”。

观“得一”者,必与湖同观,必于大处观之。非场面之大,藏山纳水、牢笼万物的格局之大。

“得一”如眼,而润泽湖是南审的心,心明方能眼亮,方能透视宇宙真章和人生真谛;“得一”如眼,是南审土地这块大砚的眼,取润泽之水,磨南审之松香,可供学子们墨汁淋漓、挥斥方遒。“得一”,这座既从图府书库之惯例、又自成格调的图书馆,依傍着湖水,宁静地、淡然地看着这个世界。湖水流动不息,愈显其庄重不移;湖水从容不迫,也衬其宁静致远。

雨雾晴岚,花木鸟虫,自然生生不息,“得一”,则以其自有的方式诠释对安身立命之理的理解。自其高拔观之,则傲然睥睨有情生灵;自其虚怀观之,则欣然深纳微渺小人。

大厅格外高阔轩朗,中国红的两圆形石柱,似乎悄悄透露着这庄重典雅的建筑,其中别有春色。冷色中取暖色,为险笔,非高手不能得佳境。再往上走,二、三楼近大门方向一侧也是宽阔的厅,从两两大柱间镶嵌的玻璃上望去,二楼可见润泽湖涟漪点点,三楼则可将校门到“得一”前的风景一览无余,将学府幽深和开阔视野,精深和博大结合起来。上得五楼,一大片绿色的草地,使人有在午后阳光下舒展懒腰的欲望。在思想的大海里为不歇的浪冲击得累了,厌烦聊天争论的聒噪了,可以小憩一下。放眼望去,南审前景皆收目底,胸有块垒者可一吐郁郁之情,钻研一经者眼界也始阔大。

回归一楼,自高处下行,有豁然开朗之感,回首再望,总服务台背依之墙——黑色大石上隶书镌刻的《荀子·劝学篇》更增金辉。初进去,如入宝库,只觉满眼光华,再出之,则已有自知渺小、韬光养晦之感,此亦求学问之道。“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……”在与伟大心灵的对话中,我们懂得了,不登高山,不临深溪,不知天之高、地之厚。“跂而望,不如登高之博见,臂非加长,而见者远”。荀子又言,“终日而思,不如须臾所学”;亦可反言之,终日而学,不如须臾所思。

以有限的物理空间,架构无限的思想天空。是为天空之城。脚踏实地,以水为源,“天空之城”不是海市蜃楼,更非空中楼阁。自开工至开馆仅一年时间,如此紧的工期,一砖一瓦,皆自栉风沐雨、胼手胝足而来。天空之城,亦为大地之城。

“得一”的春天

南审的图书馆,充盈着丰沛的青春的气息。

晨光刚刚点亮南审的天空,“得一”的水池边便奏起三三两两的读书声,仿佛南审的大合唱,微微的起音,高低起伏、回环往复后,汇成最强音,然后逐渐地淡下去,偶尔蹦出一两个强劲的音符。遥遥相对的两排五个空隔区,或站或坐,有男有女,或携友伴,或独占一格;红黄蓝三色的沙发靠背椅,可以深陷其中舒适阅读,可以正襟危坐凝神阅读,可以置于一旁悠闲阅读,简洁的现代钢脚,鲜亮但不浮华的色彩,清清楚楚地写着建设者的心思:不张扬的青春,不高傲的优雅,不沉重的纯正。

“得一”,不缺乏色彩。艺术,让色彩回应着灵感而流动而翩跹,调和出多少美丽、纯洁和诗意。

“得一”有随处可见的沙发,绛红的花形大沙发,红黄蓝的方形小沙发配着玻璃小圆椅,同一色系渐进色的靠背沙发配着同色软垫,红黄绿蓝赭的室外长条沙发,咖啡厅的满室红蓝海洋一般的沙发,开水房的可坐可躺的黄色硬质沙发,使人觉得满心欢喜的沙发。它们照亮了图书馆的每一处,使那些高峻的书架不再那么威严,使一排排整齐端坐的书也好像要调皮地挣出行列、溜到你的手上一样,它们各具其形、各有特色,那种活泼泼的浪漫情调,仿佛南审的春天所独有的魅力。

坐在那些椅子沙发上,手捧一册或伟岸或精致的书,是人生的享受。随意地赖在那些沙发椅子上,和同学老师沟通交流,任是海阔天空或倾诉衷肠,都是那么轻松自在、随意不拘。

每个阅览室都有的一大排一大排的蓝色宽背靠椅,它们本来是硬硬的几块板的组合,覆于其上的那层蓝色的沙发绒是购来后一块块添上去的,背后的温情只有长时间坐过的人才能体会。

那些美丽的色彩又岂止是沙发的专利,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,“得一”的每个室里都有一面墙的颜色和其他三面不同,不是增加亮度的白色,而是每一楼的代表色:橘红、明黄、深紫、赭黄、嫩绿。

知识不再是发黄的书页单调的白纸,生活的智慧在每一抹新绿、每一片枫叶中散发新芬;不再是孤独的岛屿上沉思的灵魂,哲理在每一片跳动的语言的碎片、每一束纠缠的语丝中熠熠闪光。

在开放和自由中,“生活,读书,新知”。

“得一”的水

你曾经在经典文献阅览室的靠窗小沙发椅上坐过吗?外廓圆形的落地透明大玻璃窗,整整占了两面墙的面积,稍一抬眼,就可以看见一池净水,在阳光下泛着涟漪,这时,是一种心境。在新书借阅室的玻璃大窗边坐到夕阳西颓时,外面的几丛疏竹,把密中有疏的竹影从窗前扫过,这时,又是一种心境。

图书馆的角角落落,一转头,别有新天地,一回身,别有新发现,不同时刻不同地点,新的感悟、新的滋味便如那不止的水常流不息,日日“得一”。

《老子》有言,“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宁;神得一以灵;谷得一以盈;万物得一以生;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。”一,数之始,物之极,物皆各得此一以成。人之为人,不是得一大道,才有资格鼎立于天地之间?道之涵义,不仅学识,且亦人格。换一角度,每日精进,总有一得,取字“得一”,缘由即在此。镌着“得一”大字的大石,便坐落在水旁,提示着南审学子,不管是甫进校门的狂生小子,抑或已而白发皤然的古稀之年,都不过是一介学子,在天地间求索不断。大门两侧的半环形水池,养着鹅卵石,恰如从周开始的古代学宫前的泮池(圆形或半圆的水池),为“大学”之象征。

如果说外围水系只是应和着润泽湖的一点暗示,那么馆内的水池又是别有洞天、精心而为了。读书闲聊间隙,低头可见红色鱼儿穿梭自如,惜乎水未及人可以手相戏的高度。(原本打算再挖四十至五十公分,但水面高过走廊,易渗透。鉴于成本,原本将水池延伸至总台处、横过大厅,与外围水池相沟通的设想也搁置了。惜乎!)引一脉水入室,雨天可得大珠小珠落石盘之趣,晴天有湖畔畅想之乐,下雪则霏霏然有大雪入水了然无痕之意趣,灰沉沉的天气也仿佛因为那永不停息的水的脚步而散去了不少阴郁。

每一缕新的感触,都是引一脉清泉入生活,入人生;每一种情绪,都是演练着水的形态,赋万物以形的水,不辞卑微、不畏高寒的水,流动不息的水。

“得一”,何止是图书馆,“得一”,是南审的灵魂,是南审人的精神家园。

一个地标,须经得起切问,与近思。(钮雍蓉

南审报304

责任编辑: 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