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审的“门面”

一位18岁的小伙子,和爸爸坐了很久的火车,又换汽车,千里迢迢地到了寄给他通知书的大学,车还没停稳,他就满心喜悦地跳下来,往校门口跑去,顾不得自己的爸爸在身后帮他提着许多行李。可是,第一眼望进去,校门太破旧狭小了,小伙子的心一下子凉了,之前在火车上让他兴奋的憧憬被这“第一面”全破坏了。他嘟囔着朝爸爸说,“这大学不像大学,我不想上了,咱回去吧”。爸爸骂他胡说,这时,旁边又来了一对父女,那位18岁的女孩对她的爸爸说,“这大学太破,我不想读了”……

这是发生在一位朋友身上的故事。他把它当笑话讲给我们听。笑完之后,我常想,是什么让还没有读过大学的年轻人感觉到“像或者不像大学”呢?每年9月,几千名从全国各地而来的学子们,当他们站在南京审计学院的校门口,第一眼看见自己的学校时,是想背起行囊转身离去,还是欣喜自己选对了地方?亲爱的同学,你对南审的“第一印象”缘自何处?

如果不出意外,学校的入口也就是大门,是赋予所有陌生人“第一印象”的直接来源。

无论你来自繁华的都市,还是纯朴的乡村,当你站在雨山西路86号南审新校区的入口时,你得承认自己的第一感觉:这里像个大学,有“大学气质”。

也许你一下子说不出个所以然,没关系,让我们放慢脚步,细细体味“大学气质”之所在。

你发现了吧,南审的校门口并没有字面意义上的“门”,它是由左右两个小值班门房、一个接近半圆的绿地和一道特殊的“大门”几部分组成。没有束缚阻隔之“门”,是想告诉你们,大学是开放的,欢迎有志求学之人;求学之路对所有人都一律平等,学问没有门槛之阻拦、门户之偏见。这样阔朗的气象,你是否有感知?

看到了吗,雨山西路这条马路为交通带来便利,让你们乘坐的汽车可以直通学校,但学校的大门距离马路尚远,两者之间安排了一个接近半圆形的绿地。你仔细观察,还会发现,如果把学校大门前的路直接延伸至与雨山西路交叉,会略显“尴尬”——门有点“歪”,道有点“斜”。大学是求知之所,首善之区,岂可让“歪门邪(斜)道”存在?何况大门如果直抵马路,汽笛喧嚣、尘土飞扬,也不合育人之境。南审新校区的建设者们动起了脑筋,让大门后退一些距离,不与马路相接,空出来的绿地以马路为切面,往大门方向画了个接近半圆的形状,巧妙地处理好大门与马路的矛盾。绿地靠马路的一侧,不是硬邦邦的铁栅栏,而是种了3排芥麻,这种植物叶如利剑,南审的第一道防线就由这些美丽的卫士充当,充满诗意。绿地里,稀疏地植以桂花、石楠,它们是名贵树木,同时又有另一个共同的特点:不易生长。这样,你从外面看南审,透过挺拔的芥麻,疏朗的林木,隐约可以望见学府气度,但又不能一眼望穿,犹如问学之路,既知前程会似锦,但得你虚心进取,循序渐进,方可一探究竟。

左右两侧的小门房,一边进口,一边出口,别看这门房虽小,可它的设计方案也是改了近10稿,怎样与大环境协调?怎样不突兀地发挥它的功能?举个小小的例子,那一排电动门的特殊之处,你知道在哪里吗?你是否已经发现,它的高度比正常高度矮了很多?是的,为了不让行走其间的你们感到压抑,又要发挥它的防御功能,建设者们硬是摒弃正常高度1.3米,而是定做了矮的电动门。这样的要求,让生产厂家直呼“从来没有遇到过”。如此细致入微的用心,还是因为心中对你们沉甸甸的爱。

入口进来了,绿地看过了,让我们来说说南审真正的“大门”吧,尽管这也是非典型的一道“门”。

“简洁”、“大气”、“有特色”,是所有观者的一致观点。一座四四方方的黑色大理石上,水幕涌动,又从石面四周淙淙淋落,流入地下;水面之上,一块巨石,未经丝毫雕饰,上书“南京审计学院”6个大字,是一直关心南审的名誉院长、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的手笔。令人惊叹的是,巨石的形状,宛若校园所依之老山,恍如天成。左右两座耳房,黛顶大檐,两侧各植常青翠竹。如此而已。

这样的“门”,是否让你情不自禁想沉醉、想回味?每年6月,多少南审毕业生都会选择在这里留影,在他们心中,这是最能代表南审的景点之一。如果你了解这道“门”的寓意,你会更加留恋这风景的内涵。

如你们所知,南审是一所年轻的高校,新校区建设启用也不过数年,缺乏历史积淀是毋庸讳言,天然巨石等石材的运用让校园增添一份扎实与厚重感。而作为以审计为特色的高校,审计文化是南审文化的不竭源流,巨石任其天然而不做雕饰,即寓意保持独立、真实;其方形水池、流动水幕则又寓意公正透明,暗合南审“诚信、求是、笃学、致公”校训之精义。若你们在此求学4年,用心度过每寸光阴,自会对其中谆谆教诲之意有所领悟。

南审的门,如人身体组成中的“脸面”,校长概括我们的校门是“门中门,门非门、非常门”,若比喻为人,除神情坦荡、气质磊落不说,心中应怀着道义,才能如此相由心生。也只有心中怀着大爱育人的情怀,才能生发出这样的南审“门面”:“内敛而不拘谨,爽朗而不张扬”。(唐小芳

南审报第303

责任编辑: ad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