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雨中行

 

2010年春夏之际,一个偶然的机缘,我从南审秀丽的润泽湖畔来到宝岛台湾,来到青山翠谷的世新大学。行前向往、憧憬、甚至又有些惴惴不安,夏日的台北将笼罩怎样的烈日与高温?我无数次在心里追问、比较,台北“肯定”比南京更炎热,并一一细细地做着“准备”。5月底当我乘坐飞机飞越蔚蓝的海峡抵达桃园机场时,天空中没有高悬的烈日,更没有预想的朗朗晴空。天边挂着一抹苍黄,头顶淡淡的乌云,凉凉的雨丝飘落在发梢,我把它捧在手心里,发出些许感慨:“哇!台北的雨!夏天的雨?”没想到迎接我的是台北绵绵的细雨和爽爽清风。

“冬季到台北来看雨,别在异乡哭泣/冬季到台北来看雨,梦是唯一行李/轻轻回来,不吵醒往事/就当我从来不曾远离……”上世纪90年代,孟庭苇,一个追寻音乐梦想的如花女孩,背着吉他,独自漂泊异乡,用她天籁般的声音唱响了《冬季到台北来看雨》。冬天的那一场非同凡响的雨似乎成了我对台北的唯一印象,台北的雨以及雨中那个奇女子都被定格在了冬天,成为我辈心中最美的记忆。

台北同雨密不可分,我这短暂而又难忘的台北世新之行,也是和雨日日相伴。在夏日的雨中清晨,我走进美丽的世新大学,图书馆、演播厅剧场、经济学系、投资学课堂、读书会、社团活动……世新大学是以新闻传播学起家的一所综合性大学,它秉持“学校为学生而办,学生为读书而来”的办学理念,推行在专业学术领域之外加强德、智、体、群、美五育并重的全人教育,其优良的校园文化、民主自由的学风,吸引了众多莘莘学子,其卓著的办学成绩深受台湾社会各界的肯定。

夏季,台北晴雨瞬变,无法琢磨。黄昏时和同学们相约要一起听课——陈骊夫老师教授的《金融机构管理》。没曾想半路上暴雨如注,撑开的伞花在暴风雨中是那样的柔软,走进教室,师生相视一笑:“哈哈!你也淋湿了!”听着陈教授讲述《国家主权风险》,货币危机、国家主权危机、墨西哥危机、希腊危机、911大骗局、经济杀手……侃侃而谈,慷慨激扬,学子们被深深吸引,窗外的暴雨似无声无响。走出教室已是华灯初上,这是才感觉腹中空空,急忙奔向食堂匆匆买好盒饭,搭上校车已是热汗涔涔。在大家的帮助下,我才在手忙脚乱中回到会馆。

在雨中,我看见南审学子们穿梭在世新校园内外,课堂上教室里、图书馆、英语角、校园社团活动、博物馆、诚品书店、中央研究院、台湾大学、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,岛内城市乡村都留下了他们自信而忙碌的身影。王轶凡同学选修13门课程,27个学分。多项社会活动及期终考试的安排占满了他的学习日程,正如他自己所说:“收获的不是绩点,而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与能力”。一个个雨夜,在世新会馆埋头自修的身影:周慧萍、张医琳、汤飒飒、刘冰清……一个个雨后的清晨,又会迎回在诚品书店通宵夜读而归的学子:朱琳、胡昨非、曹琳、陈润泽……世新“舍我文学奖”领奖台上由《走》荣获一等奖而笑靥如花的牛乙非,世新读书会的颁奖台上簇拥在陈兆祯老师身边的肖芯玥、周慧萍、邵思磊、徐嘉翼和赵晨获奖团队,主动协助老师积极服务同学的队伍在行动:刘冰清、周慧萍、龚益民、丁贺、陈静秋、黄美欣、薛文、俞木子、乔梦琳、顾雨露、郭冰研、刘扬清、宁晰军……

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,慧萍同学精心安排着她的行程。626日她再赴新竹与年少时离乡赴台的老爷爷告别,慧萍带去了故乡的青茶。“老乡见老乡,两眼泪汪汪”,祖孙俩乡音萦绕,说不尽的家乡美, 80多岁的老人家说着说着就像孩子一样哭起来,其情深深,其意切切。故乡是他生命的源头,那里还有他的亲人,他的根在那里!窗外的雨无休无止还在继续下着,下雨的天气让人惆怅。正如汪国真《雨的随想》所言:“雨有一种神奇;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,浸润成一种氛围,镌刻成一种记忆。”

这个美好的雨季,让我身在异乡倍感温暖,有许多的感动。两岸同胞同根同源,真诚相待。他们用朴实的语言、真诚的行动使我更加坚信:异乡情更浓!

台北的雨季是浪漫的季节,更是南审学子们收获的季节。如果有缘我能再到台北,一定还会选择在这春夏之交,而且要在雨天。(鄢咏红

南审报第300

责任编辑: admin